中秋月晏殊表達的思想感情(中秋月晏殊古詩拼音版)

晏殊中秋月古詩帶拼音版

zhōng qiū yuè
中秋月
shí lún shuāng yǐng zhuǎn tíng wú , cǐ xī jī rén dú xiàng yú 。
十輪霜影轉庭梧,此夕羈人獨向隅。
wèi bì sù é wú chàng hèn , yù chán qīng lěng guì huā gū 。
未必素娥無悵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

中秋月晏殊中心思想?

《中秋月》是晏殊的詩作,一直流傳至今。是凄愴的游子思鄉之情。素娥即嫦娥,說是的是嫦娥(中秋時節在月亮上遙望人間)未必不嫉妒人間的家人團圓、親人團聚,共享天倫,而為自己孤單地與玉蟾與桂花樹相伴而哀怨。天上、人間離別的滋味,該是一樣的。詩人替素娥設想,抒自己的情懷,表達含蓄、委婉。

中秋夜仰望這滿月之時

我們最能與古人產生共鳴

好像這千百年的歷史

都可以任意穿梭

有人望月思鄉,有人詠月抒情

不同的心情,不同的際遇

月色便有了不同的涵義

團圓之月

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征。宴飲賞月、闔家團圓的節俗活動可謂是將良辰、美景、賞心、樂事四美并聚。

在唐代,賞月開始流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,但大多是文藝青年的借月抒情,眾人團聚慶祝中秋節的熱鬧氛圍還未形成。

萬里無云鏡九州,最團圓夜是中秋。

——殷文圭《八月十五夜》

中秋在宋朝漸漸演變成了宴賞行樂、同僚朋友之間詩筆酒量的交流。所以賞月的主題已不再那么“高冷”。

天晴仍客好,酒美更身安。

四者若缺一,不能成此歡。

——邵雍《中秋吟》

中秋節前,諸店皆賣新酒,

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,畫竿醉仙錦旆。

——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

宋朝亦興起中秋賞燈、吃月餅的習俗。

周密

武林舊事·中秋

此夕,浙江放‘一點紅’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,

浮滿水面,爛如繁星,有足觀者。

或謂此乃江神所喜,非徒事觀美也。

蘇軾

月餅

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飴。

默品其滋味,相思淚沾巾。

中秋節在《紅樓夢》中也頻繁出現,寫得最細致的當數七十五、七十六兩回。

曹雪芹

紅樓夢

當下園子正門俱已大開,吊著羊角燈。嘉蔭堂月臺上焚著斗香,秉著風燭,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。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。真是月明燈彩,人氣香煙,晶艷氤氳,不可形狀。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,于是大家皆拜過。

盡管這時賈家已經敗落,但家宴、賞月、飲酒、吃月餅、吟詩作對這些傳統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神話之月

說到中秋,嫦娥、后羿、吳剛和玉兔總是會被提到,他們賦予了這個日子浪漫的神話色彩。

其實“嫦娥奔月”的故事有很多個版本。

逼無奈版

淮南子·外八篇

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,交給嫦娥保管。逢蒙聽說后前去偷竊,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。情急之下,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月亮上。

拋夫獨吞版

淮南子·注

嫦娥知道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不死之藥,就成仙心切。有一天,就趁著后羿不注意,偷吃了不死藥,然后就飛到月宮。

后羿不忠版

天問

后羿成為射日英雄后,對嫦娥有不忠行為,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,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,一氣之下就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。

文人們大多對嫦娥抱有同情之心。

白兔搗藥秋復春,嫦娥孤棲與誰鄰?

——李白《把酒問月》

玉顆珊珊下月輪,殿前拾得露華新。

至今不會天中事,應是嫦娥擲與人。

——皮日休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

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——李商隱《嫦娥》

人們按照月宮里有嫦娥玉兔的說法,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、人格化,乃至神化,之后,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。

圖自《中華遺產》2016年4月,供圖/吳一星

關于月亮的神話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樂,而中華民族在嫦娥形象上寄予的厚望,也不會少,探月工程以“嫦娥”命名,說明了這一點。

惆悵之月

在明月之夜,詩人望月興嘆,或是思鄉懷親,或是感嘆身世,或是憂國憂民。

白居易

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

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園邊。

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頭水館前。

西北望鄉何處是,東南見月幾回圓。

昨風一吹無人會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

中秋之夜,游子獨身一人漂泊異鄉,被皎潔的月光撩動思鄉的情懷,于是便有了許多借景抒情的思鄉之作。

杜甫

八月十五夜月·其一

滿月飛明鏡,歸心折大刀。

轉蓬行地遠,攀桂仰天高。

水路疑霜雪,林棲見羽毛。

此時瞻白兔,直欲數秋毫。

晏殊

中秋月

十輪霜影轉庭梧,此夕羈人獨向隅。

未必素娥無悵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

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六回的后部敘述了黛玉、湘云和妙玉的中秋聯句。在抄檢大觀園之后,曹雪芹借用中秋聯句明寫賈府的衰頹景象。

“寒塘渡鶴影,冷月葬花魂”這凄清奇譎的句子,正好是她們最富有詩意的自我寫照。

命運之月

在古代小說敘事中,節慶之日往往被作家用作人物命運的轉折點,中秋節自然也是如此。

《水滸傳》里“王教頭私走延安府,九紋龍大鬧史家村”和“史大郎夜走華陰縣,魯提轄拳打鎮關西”都發生在中秋。

中秋節被視為一年中的大吉之日,所以被理所當然地視為締結婚姻的良辰吉日。在明清社會借中秋佳節成親的現象當不在少數。

不覺早是中秋節屆。

那晚成家備了花輿彩幔,來迎親事。

——《醋葫蘆》

《再生緣》里才子佳人是中秋結合,清代小說《續鏡花緣》第三十五回寫皇帝為狀元賜婚,也是“擇吉八月中秋完姻”。

中秋也與一個人是否能功成名就有關。在古代,三年一次的秋闈(科舉鄉試)的第三場正好是在八月十五??贾械姆Q為“舉人”,取得參加會試的資格。

妖魅之月

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13年4月,攝影/張瑜

在國外的一些科幻小說中,狼人總是在“月圓”之夜變身。

而中國怪異妖魅敘事不只出現于清明節,有時出現在其它節日,這其中就包括中秋節。

《中華遺產》2016年4月,繪圖/杉澤

小說中的主人公之所以在中秋之夜遇到鬼怪仙妖,往往是由于其處于離群索居未能和親友團聚,或是棲身于兇宅和幽僻之所。

郭生剛直負氣,在中秋之夜與友人燕集賞月,談及鬼事,郭自夸不畏懼鬼,被友人所激,入兇宅居住以考驗,結果為鬼妖所戲。

——紀曉嵐《閱微草堂筆記》

金陵一士于中秋之夜訪僧賞月,卻逢尸變事。

——王同軌《耳談》

陳秀才“八月中秋,

在園醉歌”而逢石怪。

——袁枚《子不語》

萊州諸生彭好古因“讀書別業,離家頗遠”而“中秋未歸”,此際仙人彭海秋出現。

——蒲松齡《聊齋志異》

此類情節似乎從反面角度渲染了中秋象征團聚的節日文化內涵,中秋這個本應合家團聚共享人倫美好的節日,未能享受這一幸福的人極易遭逢鬼怪神妖。

古人字里的中秋月色就是這樣澄澈晶瑩,

慢慢覆過多少過往歲月,

掩去滄桑,舉目望去,

圓月仍然飽滿燦若新生,從來不曾老去。

那,你在中秋書寫著什么樣的詩句?

版權聲明
她在丈夫面前被耍了